一、幻燈總體設計:
1.
篇幅:由于時間的限制,博士答辯一般應在70張左右,碩士在50張左右,除去封面和篇章標題頁和致謝等無內容頁面,真正需要講解的分別為60-65和45張左右,范文之心得體會:ppt制作體會。
2.封面:幻燈封面內容一般選擇特征性圖片,最好是校園風情照片,上面點綴歡迎詞(可設置閃爍),圖片也可制作成反復播放的動畫,用于等待答辯前播放。
3.
母版:由于科學研究的嚴肅性,不同于市場推廣,幻燈母版應選擇深底淺字,office里面附帶的母版太爛,實在體現不出你的水平,你最好自己設計一個或者到網上下載一個。
二、幻燈正文內容順序:
可采用以下順序進行陳述:
標題頁:包括課題名稱、研究生和導師姓名等內容,由于系學術性幻燈,字體和編排均應適當嚴肅,該頁不宜花哨。
課題假設(Hypothesis)
研究設計(Design of the study或study design)
研究方案(Study Protocol)
第一部分:(每一部分中又包括目的、方法、結果、討論和小結(Summary)等內容。)

第N部分:
總結(Conclusion):
研究意義與創新(Importance&Innovations):
致謝。
三、課題幻燈片制作大忌:
1.
忌諱大量文字與數字堆砌:幻燈最好采用標題式,講解時按照標題發揮。將表格轉換為統計圖(如直方圖)更為直觀。每頁幻燈文字不宜多于10行,正文字號不宜小于5號。
2.忌諱鋪天蓋地不留余地:幻燈片應適當留出邊緣,忌諱每頁幻燈片內容都塞得滿滿地,看了頭也大了。
3.
忌諱過于單調與過分花哨:一個人穿上一身的樸素衣服顯得單調,渾身上下都穿上花衣服也未必好看。幻燈的生動體現在背景與文字的顏色搭配、圖片與動畫的適當應用等諸多方面,關鍵是兩個字-"和諧"!
4.
忌諱討論漫無邊際:由于課題是自己知識的強項,一個特別容易犯的錯誤就是,討論時毫無收斂,漫無邊際,結果非但有"說教"之嫌疑(要知道自己是學生,不是老師作報告!),而且往往是內容復雜化,過多暴露疑點難點,給提問部分留下隱患!
一個聰明的學生應該"就事論事",僅圍繞自己的結果進行簡單討論,盡量簡單討論,這樣提問的問題往往更為簡單,回答更為順暢。一句話,把你說知道的留下來回答問題吧!
四、幻燈制作必殺技巧:
在制作幻燈前,下列技巧你必須掌握:
1.
圖片壓縮與編輯:幻燈片中經常會用到位圖和插圖,掃描和部分下載的bmp圖片太大,插入幻燈后將令幻燈立刻"肥胖",你必須學會壓縮為jpeg等格式,壓縮和裁減圖片使用acdsee等就可以搞定;當然,PowerPoint 2002可以在這方面為你效勞,在創建幻燈的過程中,用戶可以隨時通過調用"圖像"工具條對一個或幾個位圖圖片進行壓縮,依次選擇"視圖""工具?quot;"圖片",點擊工具條上的"壓縮圖片"按鈕即可。
另外,很多網上下載的圖片往往需要復雜修改,你當然必須掌握photoshop等軟件;作為高手,往往還需要自己制作部分重要的矢量圖,需要掌握一種相關軟件。
2.
統計圖表的制作:一般的圖表在powpoint里面就可以搞定,需要標記標準差的直方圖則需要在excel里進行編輯,復雜的統計圖甚至需要在統計軟件里搞定。
3.
插入多媒體與動畫:如果你像為你的幻燈添加動感,你還必須掌握插入多媒體(如avi)和動畫(如swf)的方法以及設置播放的技巧,如果你還不會,趕緊在網上看看教程或請教別人吧。
4.其他文字與動畫技巧:學會制作不斷閃爍的文字或圖案,定義動畫,定義幻燈片切換方式等可以使你的幻燈更加生動。
我做幻燈也有7~8年的時間了,因此也有不少的體會,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第一講:先談談幻燈片的歷史
最早我見過的幻燈片,應該就是電影膠片,也就是正片。當時用在醫學教育上,主要是病理片、X光片、細胞學的涂片等。當然也可以用手寫,做成正片,但用的很少,因為太奢侈。
上個世紀80年代末,有了計算機,研究生論文可以打印。幻燈片也多了起來,我們學校制作一種調藍的幻燈,你把文字打印出來,當然是黑白的,當時都只有針式打印機,制作成藍底白字的幻燈片,是用來答辯和大會交流的唯一選擇。
90年代初,有了window3.1,微軟出的office 4.3,是哪個時候用來制作slide的軟件,powerpoint4.0
其實沒有漢化,要外掛中文平臺,一般用中文之星,因此輸入的文字容易亂碼,需要通過漢字后面加空格來解決。那個時候,微軟還沒有獨霸天下,同時用的辦公軟件還有荷花公司的lotus1-2-3 Freelance Graphics,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幻燈制作軟件。另外還有一個Harvard Graphics3.1,是一個很好的幻燈制作軟件,當時是從國外帶來的,windows升級以后,我在D版市場一值尋找這個軟件,只找到過一個Harvard Graphics4.0 for win95,后來因為支持中文很差,也就不再尋找了。
幻燈做好以后,不象現在投影儀那么普遍,那時是很昂貴的東西,因此必須做成幻燈片。做成幻燈片最常用的形式,是用富士的正片膠卷,直接用相機對著屏幕拍照,當時普遍用的是14寸屏幕,也沒有純平,因此拍出來的幻燈片通常有弧型的邊界,但畢竟是彩色的了。一般晚上拍好,第二天送到富士快沖店,下午就能拿到沖好的膠片,自己把它剪下來,插到幻燈片的架子里就行了。
條件好的,我們醫院一個研究所有一個直接用來把幻燈片輸出膠片的相機,可以保持幻燈片的本來面目,是真正的彩色幻燈片,一般一卷膠卷要化一個晚上的時間拍攝,96年我到香港參加第六屆感染病會議,就是這樣做的幻燈,在當時是相當不錯的。
這樣的幻燈片制作,一值要延續到90年代末,隨著投影儀的跌價和普及,目前已經用不著再制作成真正的幻燈片了,你可以隨時在電腦中修改。制作幻燈的軟件也基本是powerpoint為主,powerpoint也從95、97、2000到現在的xp,功能也越來越強大,目前powerpoint制作已經是研究生必需具備的能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