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波士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·H·巴洛有一段時間住在鄉下的農莊里,農莊前是一片樹林。有一天,巴洛教授在樹林邊散步時發現,長得最粗最壯的那棵紅杉上,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螞蟻。顯然,螞蟻將紅杉當成了安樂窩。
  
  巴洛教授很討厭這些小家伙,他決定把它們從樹上趕走。在樹干上,教授找到了螞蟻窩。他先是用濕泥巴將樹洞結結實實地堵上。可是,第二天,教授過來一看,螞蟻們從另一個地方咬了個洞,泥巴對它們毫無用處。教授找來了更結實的木楔,結果,還是不能阻止這幫家伙快樂地進進出出。
  
  后來,教授聽人說螞蟻很怕膠水和樟腦丸。教授將膠水和樟腦丸混合在一起,涂在螞蟻洞口。這一招似乎有些效果,螞蟻們不敢從新的洞口經過了。然而,一周后,教授遺憾地發現螞蟻們在遠離樟腦丸的樹干上重新打開了一個洞口。
  
  在與螞蟻的較量中,教授敗下陣來。是什么讓這些小動物能夠在人為制造的惡劣環境下生存下來呢?教授很快就找到了答案:是螞蟻對環境的超強適應能力。